-
充分发挥碳交易的联通作用,浦发发银行又一次创新突破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迎来密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21-06-19 13:15:2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85.html -
中行董事长刘连舸:开展碳金融工作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9月22日,2021-06-19 11:41:30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62.html -
氢能离我们如此之近
2020年9月,北京市首个氢能产业园――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正式揭牌。在揭牌仪式上,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示范区将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以加氢示范站、氢能交流中心、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试验基地为支撑的“3+4”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成集氢能产业研发、测试、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目前,距离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揭牌已经半年多过去了,示范区建设到什么程度了?2021-06-01 14:48:1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10.html -
专访李高:实现双碳目标 既不应攀高峰也不应一刀切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31 20:23: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4.html -
二氧化碳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碳交易有望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亦包括碳排放。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 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各国在疫情期间实施封锁与流动限制,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总量下降7%,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却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5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爬升到将近418ppm,这是人类史上记录到的最高浓度。2021-05-31 20:03:3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2.html -
二氧化碳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碳交易有望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亦包括碳排放。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 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各国在疫情期间实施封锁与流动限制,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总量下降7%,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却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5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爬升到将近418ppm,这是人类史上记录到的最高浓度。2021-05-31 20:13:4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601.html -
中金:看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远期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有机胺等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欧洲绿色协议”指出,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2020年9月,总书记宣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至今,全球多数碳排放大国已确认在2050-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本篇中,我们将回顾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近况,并前瞻其技术与成本发展路径,从技术的维度来探讨化工行业在碳中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21-05-30 20:11:4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93.html -
商业银行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建议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05-27 14:40: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50.html -
青海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研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和12月12日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均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05-27 14:27:2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49.html -
孙明春:应尽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规划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箭在弦上,但碳排放量究竟如何度量?要不要设定年度碳约束目标?从现在到实现“碳达峰”,再到实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怎么定?转型过程中如何应对潜藏的经济金融风险?……诸多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答案。2021-05-27 14:23:0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