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明春:应尽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规划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箭在弦上,但碳排放量究竟如何度量?要不要设定年度碳约束目标?从现在到实现“碳达峰”,再到实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怎么定?转型过程中如何应对潜藏的经济金融风险?……诸多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答案。2021-05-27 14:23:08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46.html -
“碳价”屡创新高,大宗商品还会涨吗?
今年以来欧盟碳价(EU ETS)屡创新高,5月17日创历史地达到56.43欧元/吨,年初至今涨幅超过50%。2021-05-27 14:11:2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40.html -
碳中和:围绕碳产业链的产业运营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碳中和”旨在实现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1-05-27 12:07:5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516.html -
舒印彪:发展新型电力系统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社会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电力行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13亿吨,能源领域碳排放量9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7%,其中,电力行业碳2021-05-24 18:13:3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56.html -
杨裕生院士:实现“双碳”目标的若干科技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这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大科技人员要乘势而上、选准目标、奋力攻关。2021-05-24 18:11:3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55.html -
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翻倍,新能源车销量为增加150%
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报道据韩国Newsis新闻网近日报道,中国大型电动汽车厂商比亚迪今年第1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0.73%,达到2.37亿元人民币。2021-05-24 18:10:0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54.html -
“碳中和”将对中国化工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2020年12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明确提及: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24 15:16:13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413.html -
光伏发电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是如何开发的?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05-23 19:19:37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95.html -
国泰君安:碳中和 新能源运营商的突围之战
绿证交易仍不完善,难以有效替代国补政策。1)绿证卖方:绿证交易难以填补财政补贴缺口。2019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3000亿元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销售绿证,部分国补可提前回款,但由于目前绿证交易不活跃且存在政策缺陷,实际无法达到填补补贴缺口的目的。2021-05-23 19:16:31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93.html -
站在潮头的人,要在碳中和洪流中打造方舟
“气候就好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即便我们把水调到涓涓细流的程度,浴缸早晚也会被注满,而浴缸水满之后,水自然会流到地面上。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阻止的灾难。” 比尔・盖茨在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这样写道。这本书是他过去十年间研究气候变化的成果。他指出,到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变得跟新冠病毒一样致命;而到2100年,它的致命性可能会达到新冠病毒的5倍。2021-05-23 19:14:3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