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碳中和招标网 碳中和人才招聘网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关键字:达到
  • 农业应对碳中和,这十五家企业是怎么做的?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0年全球排放数据:全球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下跌近20亿吨,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让各地的生产、供应、消费需求放缓。虽然除中国外,各国的排放量在2020年均有所下降。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推动能源、消费、农业等领域进行正常运转,如果相关企业和国家不持续出台相应政策或措施来促进碳中和的发展,全球则会迅速面临排放量反弹甚至达到峰值等问题。
  •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自己抵消自己产生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在众多碳中和技术路径中,有一个治理思路,因其可高效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前景而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碳捕捉。
  • 备战“碳中和”,探寻绿色商业价值新路径

    据保守计算,一个人在衣食住行上的碳足迹,一年可达到1355.8525千克。这意味着大概需要种植75棵树,才能中和上述个人一年的碳排放量。而这仅仅只是全球碳排放量的冰山一角,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才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起根发由,持续加剧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 “三步走”实施路径明确,商业建筑“碳中和”按下快进键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此后“碳中和”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均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那么“碳中和”是什么?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特指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达到历史峰值,之后逐渐稳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负碳技术等形式,以抵消企业或者个人自身产
  • 厦门大学林伯强:推动产业集群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中国明确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需要将目标具体传导和落实。截至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 %,并且仍在不断上升。城市的经济产出占比较高,同时也是高排放经济部门高度密集的区域。城市层面的碳中和毫无疑问对全国层面的碳中和至关重要,国家的碳中和目标需要落实到城市当中去。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9年9月,全球共有102个城市承诺将在2050
  •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核查体系及报告标准解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的预测,2030年到2052年之间全球温升将达到1.5℃,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将造成海平面进一步升高,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状况产生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采取措施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日益迫切。
  • 碳达峰碳中和 四川全力破题探索转型路径

    去年9月,我国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作为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四川迅速明确行动路线图,积极探索转型新路径。
  • 碳中和承诺让跨国企业发现中国新机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郑重承诺。随着中国能源结构持续大幅优化,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蕴含巨大机遇
  • 碳中和:围绕碳产业链的产业运营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碳中和”旨在实现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全球正在围绕碳中和开启新的发展模式
  • 碳中和,保卫地球的旷世之战

    2020年9月22日,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多半年时间里,“碳中和”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变成了一个网络热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