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核心术语、名词,一篇文章全知道!赶快收藏起来!
1、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的市场。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2022-01-10 21:28:5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602.html -
连获两奖!电瓦特出席2021双碳发展研讨会
2022年1月7日,由中国能源报主办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讨暨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电瓦特作为“双碳”目标的实践者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书的发起方之一,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活动。2022-01-10 20:57:1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99.html -
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划重点:严控“两高”项目,深化低碳城市试点
2022年,生态环境部将研究制定“两高”行业环评管理规范性文件,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督察重点。此外,还将深化低碳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试点工作。2022-01-10 20:51:2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97.html -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碳中和必须以城市作为主体
11月25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2021宏观经济论坛暨创新峰会上发表题为《推进以城市碳中和为主体的五大良性变革》的演讲。2022-01-02 14:26:0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58.html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深刻而长期的系统性变革,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既需要各方积极作为2022-01-02 13:38:29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46.html -
关于征集第七批碳标签授权评价服务机构的通知
建立健全的中国碳足迹评价及碳标签认证体系是迈向2060碳中和,迎接可持续发展挑战的一种重要途径。碳标签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间接互动,参与低碳消费的有效依据。作为中国碳标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碳标签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断开拓创新,在碳标签认证的基础上,顺应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陆续推出电子低碳标识、碳积分、线上低碳商城、直播推荐会、低碳经济简报――碳标签专刊、低碳学院2022-01-01 17:50:46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535.html -
绿色金融助力成渝经济圈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抢占“绿色高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公布,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呼之欲出。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成为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助力。2021-12-16 16:27:14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483.html -
东方园林专注生态治理,驱动“碳中和”目标实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国上下为之奋斗的目标。东方园林作为生态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将为这一目标奋斗不息。2021-12-16 16:08:1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475.html -
张晶:解决工业园区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12月4日电(石海平) 12月2-5日,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平行论坛之一,2021中国“双碳”经济建设高峰对话于4日举办。港华能源副总裁张晶在圆桌讨论中表示2021-12-06 10:22:05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463.html -
传化支付金融知识科普:神秘的“碳金融”你懂多少
你听说过“碳金融”吗?或许有不少小伙伴都听说过这个词,但因为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碳金融”是神秘的。作为近几年来的热门领域,碳金融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因此非常值得大家去学习和探索,如果你也感兴趣,那就与传化支付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2021-12-01 16:10:42 http://www.tanzhonghe123.com/news/1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