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碳中和招标网 碳中和人才招聘网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关键字:市场化
  • 我国碳核查的现状与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形势,碳核查作为控制碳排放的市场化手段,日益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共有21个碳金融市场运行,交易规模约3900亿元,覆盖超过全球10%的碳排放量。从国内来看,目前绿色发展和生态中国建设已作为国家战略加速推进,而我国每年100亿吨CO2排放量的市场规模,对构建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关联产业的碳核查将带来重大机遇。
  • 企业为何不积极消费绿色电力?

    我国要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电力消费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因消费观念滞后、投入成本大、市场交易机制欠缺等诸多因素制约,企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态度并不积极。专家建议,进一步开放绿色电力参与电力市场化政策、完善“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制度,体现绿色电力和“绿证”环境价值,融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提升企业绿色电力消费需求。
  • CDM项目发展概况(中国)

    2010年9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颁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 清洁基金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在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设的同时,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减排、技术减排、市场减排活动,充分发挥清洁基金作为资金平台、合作平台、信息平台的作用,推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
  • 政策研究:我国碳核查的现状与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形势,碳核查作为控制碳排放的市场化手段,日益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共有21个碳金融市场运行,交易规模约3900亿元,覆盖超过全球10%的碳排放量。从国内来看,目前绿色发展和生态中国建设已作为国家战略加速推进,而我国每年100亿吨CO2排放量的市场规模,对构建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关联产业的碳核查将带来重大机遇。
  • 蓝虹教授就碳中和问题接受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虹近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表示碳市场和碳交易在国际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经济政策产生的。碳市场、碳交易对助力碳减排、低碳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作为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我国碳市场发展基础坚实、潜力巨大,但由于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刚刚起步,还需针对政策框架不完善、金融化程度不足、碳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
  • 调整煤电上网价格机制 中国电价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国家发改委24日发布消息称,经中国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已印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国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
  • 燃煤发电将告别“标杆价”

    为坚持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平稳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补贴退坡后销量急挫 新能源车市场化转型充满变数

    就在正式实施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一个月后,各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出现同比下滑。
  • 我国煤电发展关键问题探讨与思考

    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起步多艰

    分布式电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模型尚不成熟,若进入市场,一定要明确其处于网络的哪个节点,而分布式电源的节点密密麻麻,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地理位置虽然可以明确,但判断处于哪个节点难度很大。目前没有相应的建模标准,影响了其市场推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