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碳中和招标网 碳中和人才招聘网
网站导航    网站首页 > 关键字:转型
  • 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要有大格局大思路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正推动着我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
  • 碳中和来了,中国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9月5日电 (记者 庞无忌)随着各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陆续落地,对企业来说,一场马拉松式的“大考”已经到来。“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且转型时间紧迫,企业必须要找到边降碳边发展的道路。中国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 发展碳金融:把“钢铁侠”变成“绿巨人”

    在全球低碳发展大势下,谁先实现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我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碳发展,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并陆续出台有关低碳政策,推出贯彻落实举措,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 国双智慧能效与“碳达峰、碳中和”双向奔赴,开辟城市低碳转型新路径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高层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与意志,将有助于自上而下地形成经济及社会低碳转型的共识。
  • 加速碳中和 车企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绿能”?

    2020年,自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后,由“碳中和”引发的新能源革命加速了汽车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 氢能大规模商用还要多久?

    “发展氢能,尤其是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逐步改变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结构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改变我国交通工具能源结构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在近日举办的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反复强调了氢能产业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 “双碳”背景下的源-网-荷-储协同现状与问题

    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明确“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能源转型目标。但风电、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明显,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发电规模对其大范围优化配置和电力系统灵活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十年,由可再生能源引发的日内新增功率波动将
  • 杜祥琬院士:试论碳达峰与碳中和

    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是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点,也是推动双循环、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抓手;它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能源低碳转型作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 国内首个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落户江苏

    记者9日从江苏省国资委获悉,近日,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省国信集团旗下的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该系统不仅能够精准计量火力发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实现碳排放实时监测。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碳排放变化趋势、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我们以往主要是根据消耗的煤来估算碳排放,消耗1吨煤,排放约2.6吨二氧化碳。”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环保
  • 专访丁仲礼:实现“碳中和”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周刚刚落下帷幕。5月30日,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对中科院学部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最新研究汇总。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迫在眉睫,但长期来看,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低碳转型,更大的挑战指向了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