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ICEI 2017)于2017年4月17日-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承办了“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与应用”分论坛,由分论坛主席、专委会副秘书长刘敦楠主持。
本文将分享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徐超教授的主题演讲――“用于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储热技术”。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我国能源从集中式供应向智能化、分散化供应变革。伴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储能成本的幅度下降,储热将成为克服能源系统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其研究对于解决“弃风弃光”、太阳能热利用、分布式能源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徐超教授作主题演讲
目前储热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即显热、潜热和热化学。显热方式又可以分为熔融盐双罐储热、熔融盐单罐储热、高温混凝土储热;潜热方式主要是相变材料(PCM)的应用;而热化学方式主要是可逆热化学反应。针对三种储热方式进行了比较,热化学储热的体积密度远高于显热和潜热方式,长期储热时热损失较低。显热储热方式拥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潜热储热方式拥有储能密度中等、储热系统体积小等优点,但两者热损失大、运输距离短、且储热周期有限等缺点将会限制其方式的发展。
针对未来储热技术的展望,徐超教授认为储热将在未来能源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储热技术的研发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储热密度。未来其研究的关键将在于材料性能、科技创新(新材料、新系统、新结构)与综合能源系统集成调控等方面技术的突破。
关键字: 储热技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未来场景”牵动雄安突破 2025-04-20 17:26:48
- 年光伏发电可达95万度!起步区这个零碳智慧建筑6月底将竣工 2025-04-20 17:23:39
- 全球首个“零碳算力” 青海开启数字经济与生态保护共生新范式 2025-04-20 17:22:26
- 近零碳建筑技术助雄安建设“好房子” 2025-04-20 17:21:20
- 建筑业的碳中和未来: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2025-04-12 18:16:14
- 湖北布局“零碳”导向产业形态 2025-04-12 18:14:46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12 18:13:26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12 18:11:42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08 18:21:49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08 1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