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14名两院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在北京评审我国22座储气库建设的创新技术成果,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储气库选址与建库技术国际领先。
地下储气库是把天然气注入地下圈闭或人造洞穴形成的一种储气场所,主要作用类似长江沿岸的湖泊,调节冬夏用气峰谷差,提升管道输送效率;或作为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应对进口中断和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面临重大技术挑战。国外90%地下储气库埋深小于2000米,构造完整,而我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破碎,埋深普遍大于2500米,储层非均质强,选址与建库方难度大,必须解决“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等重大难题;注采气井储层压力低,巨大的拉伸力和挤压力交换作用到地下储气库,对钻完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国内缺乏地下储气库高压大型注采核心技术;安全运行风险大。
我国早期在大港板桥地区建设6座复杂气藏储气库,由于国内技术储备不足,简单套用国外设计方法和技术,实践效果不理想。
从2000年1月起,中国石油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支持下,先后设立国家课题2项、中石油集团公司级重大专项2项、重大工程试验项目1项、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油田公司级科研课题100余项,组织2000名科技人员,深入开展了选址评价、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工程技术研发、现场试验,形成了4项创新成果,支撑了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建设。
目前,中国石油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创新成果,已应用于北京、新疆、重庆等地16座新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刷新了地层压力低、地层温度高、注气井深、工作压力高等4项世界纪录。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未来场景”牵动雄安突破 2025-04-20 17:26:48
- 年光伏发电可达95万度!起步区这个零碳智慧建筑6月底将竣工 2025-04-20 17:23:39
- 全球首个“零碳算力” 青海开启数字经济与生态保护共生新范式 2025-04-20 17:22:26
- 近零碳建筑技术助雄安建设“好房子” 2025-04-20 17:21:20
- 建筑业的碳中和未来: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2025-04-12 18:16:14
- 湖北布局“零碳”导向产业形态 2025-04-12 18:14:46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12 18:13:26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12 18:11:42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08 18:21:49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08 1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