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临门一脚”,孔道不畅通,就难以出油气或不能反映地层真实产油气状况。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后效射孔技术已在全国22个油田区块进行了2600口井次的应用,油井增产效果喜人。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测井专业委员会主任陆大卫说,我国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70%以上的石油储量、90%以上的天然气储量都是低孔低渗油气藏,比重仍在逐年递增。
由西安奥星能源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田志波带领的技术团队,历经10多年研究试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可靠的孔道内做功技术理念,发明了“后效体”装置:即在传统射孔弹的弹头上,利用聚能射孔弹产生的金属射流,将高含能“后效体粒子”曳入到孔道内,实现二次孔内爆炸。粒子在射孔孔道内产生的爆炸能量,能有效解除射孔孔道压实带,清除石油射孔孔道污染,增强射孔孔道和地层天然裂缝的沟通能力。
据了解,这项技术已在全国多个油田区块进行了2600口井次的应用试验。其中,增产幅度达5到10倍的油气井占10%到15%,增产幅度达300%以上的占15%到20%,增产幅度30%以上的油气井占60%到70%,特别是对低孔低渗油气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此前,渤海钻探测井利用“后效体技术”实施钻井后,对比分析发现,采油指数增加22%。
中国爆破行业协会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认为,“后效体技术”成果系国内外首创, 能够满足我国石油能源开采市场需求,这项技术具有十分突出的安全性能,绿色环保,可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对提高低孔渗、超低孔渗油气藏产能具有重要意义,经发展完善后可以在国内油气井中推广使用。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未来场景”牵动雄安突破 2025-04-20 17:26:48
- 年光伏发电可达95万度!起步区这个零碳智慧建筑6月底将竣工 2025-04-20 17:23:39
- 全球首个“零碳算力” 青海开启数字经济与生态保护共生新范式 2025-04-20 17:22:26
- 近零碳建筑技术助雄安建设“好房子” 2025-04-20 17:21:20
- 建筑业的碳中和未来: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2025-04-12 18:16:14
- 湖北布局“零碳”导向产业形态 2025-04-12 18:14:46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12 18:13:26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12 18:11:42
- 津门启航:阳光家庭能源引领零碳革命,重塑墅居未来! 2025-04-08 18:21:49
- “零碳绝活”技术出海 沈阳智造“绿”动汉诺威 2025-04-08 1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