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的一种新材料。从“石墨”到“石墨烯”,一字之差,却能一窥石墨烯在中国持续升温的现状。在这股热浪下,习惯坐冷板凳的石墨烯专家被拥为座上宾。然而,备受瞩目的专家们却纷纷紧锁眉头:石墨烯产业发展,有些操之过急!
如今,石墨烯是“明星材料”,但10年前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它。2004年,俄罗斯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次分离出石墨烯,石墨烯出色的性能惊讶了世人。两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随之而来的是学界和产业界对石墨烯的竞相追逐,在国内,此现象尤甚。
据《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从事石墨烯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相关单位的数量多达4800多家。一些石墨矿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把发展石墨烯产业视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灵丹妙药”,石墨烯产业园遍地开花。
但易被忽略的是,不论何种应用场景,石墨烯的使用量可谓九牛一毛。比如用于材料改性时,通常只需添加百分之零点几的石墨烯。而且,在现有的应用场景中,石墨烯并非不可替代。以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地暖设备为例,传统碳材料都可以代替石墨烯发挥作用,甚至在成本、加工性能、环保等方面前者更为优越。然而,资本在利益驱使下,不惜炒作石墨烯概念,把原本只是“调味品”的石墨烯吹捧成了“大米”。
石墨烯具有独特性能,但并不能徒手扭转乾坤。至少从现阶段来看,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杀手锏”式的应用出现。另外,石墨烯的标准化、制备工艺等发展还不够成熟,要避免散、小、弱的企业把石墨资源卖成“白菜价”,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环境。
从科研创新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时间和耐心。没有脚踏实地的艰难探索,中国石墨烯产业大繁荣或许只是泡沫。
正如安德烈・盖姆本人所言,石墨烯虽被广泛应用,但质量不足以满足高科技应用的需求。石墨烯需要时间找到合适的应用,需要时间使它变得更好、更便宜。等一等石墨烯,给它足够时间,就像我们曾经对硅材料那样。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净零、碳中和、碳负……被所有碳术语搞糊涂了? 2025-04-25 17:44:09
- 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元 2025-04-24 19:26:45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 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2025-04-24 18:40:20
- 马斯克1亿美元XPRIZE碳清除获奖者公布! 2025-04-24 18:37:15
- 全国首个城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落地杭州 2025-04-21 11:51:15
- “双碳”战略下的内蒙古产业之变 2025-04-21 11:49:41
-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山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025-04-21 11:45:43
- 南孚碳中和电池,为地球“绿”入美好 2025-04-21 11:43:13
- 上海: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工作 2025-04-21 11:42:06
- 苹果公布《环境进展报告》203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2025-04-21 1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