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基竖炉为钢铁冶炼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风电为能源绿色发展勾勒最美底色,碳捕集变碳为宝走向循环利用……
民心之所盼,政策之所施。2021年以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与“双碳”目标有关的政策指引下,我国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降碳技术不断落地应用,汇聚成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磅礴伟力。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高能耗产业绿色转型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业终端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今年两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强化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中建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建筑和建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建材颠覆性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高能耗方面,推动煤炭、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也是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建议,加快我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步伐,需做到以下三点:要将碳排放纳入到绩效考核等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实现生产运营过程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加快布局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新能源业务,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能源技术服务的提供商,实现提供能源产品服务的低碳化;以创新来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适应与引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责任主体。”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2021年以来,各大钢铁企业纷纷践行新发展理念,通过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低碳冶金路线图、建设低碳冶金示范项目等方式开启低碳发展新征程。
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为例,2021年1月,中国宝武在钢铁行业率先发布碳减排宣言,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发起设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发布《中国宝武碳中和行动方案》,为中国钢铁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
创新驱动,技术引领。中国宝武在湛江将原计划建设的高炉改为建设基于焦炉煤气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中国宝武的低碳路径综合考虑了长流程和短流程、近期和远期等实际情况,是比较可行的碳中和路径。”张龙强表示。
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
3月10日上午,随着山东省沂水县供电公司最后一道调度指令下发,沂水县黄山铺镇寺前官庄村2.59兆瓦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山东能源集团沂水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党政机关建筑屋顶、公共建筑屋顶、工商业厂房屋顶、农村居民屋顶等全场景并网发电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实现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至今,核心产品与技术已日趋成熟,具备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建议实施风电下乡“整县推进”,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开发,落实到村,及时完善标准、简化手续,尽快推动示范先行。通过风电下乡,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新路径,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021年12月30日,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下称丰宁电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丰宁电站是国家电网服务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点工程,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余贤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丰宁电站能够替代一定容量的煤电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万吨。
2021年以来,我国有多座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为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碳捕集变碳为宝
近日,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建滔能源)年回收二氧化碳20万吨的碳捕集及利用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使用清华大学化学吸收法专利技术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捕集率高达90%以上。建滔能源总经理尹征介绍说,该项目可将建滔能源现有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进入回收装置生产出来的一氧化碳作为公司产品冰醋酸的主要生产原料,实现变碳为宝。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2021年以来,我国有多个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投产。继中国华能集团开发的我国首套12万吨/年相变型二氧化碳捕集示范装置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正式投运后,最近,中国石化投建的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成本的降低,CCUS前景光明。数据表明,如果我国2060年排放25亿至30亿吨二氧化碳,统筹考虑生态吸收、生态建设等各方面降碳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果发展5亿吨规模的CCUS技术固碳,则大致能达到碳中和。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建议,要加大力度开展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项目建设。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激励引导,鼓励加强CCUS项目技术研究和投入应用,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审批、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实现项目工业化和经济化运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不同主体的相互配合和社会的良性互动,需要全民族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行动,任何主体都不能缺席。正如张青彬所说,实现碳中和不仅是行业生产领域的事,也是行业消费领域的事;要打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壁垒。立足全局,统一谋划,统筹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突破区域壁垒,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本报记者 陈景秋)
|
|
建设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关于多措并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建议科学把握、鼓励支持传统能源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在符合国家整体战略的基础上,将行业先进指标作为项目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鼓励先进产能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税收补贴、产业规划、碳配额投放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示范应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引导促进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此外,加大力度开展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项目(CCUS)建设。过去的全球碳循环数据表明,如果我国2060年排放25亿至30亿吨二氧化碳,统筹考虑生态吸收、生态建设等各方面降碳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果发展5亿吨规模的CCUS技术固碳,则大致能达到碳中和。建议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激励引导,鼓励加强CCUS项目技术研究和投入应用,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实现项目工业化和经济化运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创新清洁能源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关于落实我国碳中和任务目标的建议: 要实现“零碳国家”目标,需要切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议增加与碳减排相关的资金投入,努力降低低碳能源的成本。加强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实现低碳能源的规模化。 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和必然选择。实现碳中和既要严格控制传统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其进行节能改造,还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产业增长,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 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需实现生产运营过程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加快布局发展零碳新能源业务,实现提供能源产品服务的低碳化;要以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创新来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 统筹氢能产业发展 农工党界别小组关于加强统筹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 氢能产业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但行业仍处于萌芽期。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缺乏国家氢能战略引导、政策规定不清、核心技术不强、基础配套不齐等问题,各地“一窝蜂”上马氢能项目可能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亟待加强顶层设计。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引导氢能产业科学发展,健全行业监管和标准体系。研究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尽快制定出台国家氢能产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积极扶持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统筹布局氢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政策精准扶持,由政府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进行科技攻关,依托大型能源企业成立国家级、区域级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平台,组织氢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聚焦制氢、储氢、分布式电站、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瓶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相关领域高校和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科研力量参与协同攻关。 强化绿色建材创新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关于强化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传统建材的碳排放是碳减排的重要方面。相比传统建材,绿色建材具有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碳排放强度低等优势,但在创新研究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针对绿色建材在建筑保温、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以绿色建材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行业领军企业为依托,牵头整合有关方面科研力量,给予绿色低碳建材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等科技政策支持。 建议对企业承担建设的创新平台给予持续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联合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服务机构等共同组建绿色建筑和建材创新创业联合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建筑和建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建材颠覆性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研究制定绿色建材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工程的财政支持政策,出台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专项补贴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建材的规模化应用。 |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持续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碳减排路径 2024-07-24 16:41:06
-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盐城绿色产业向“新”提“质” 2024-07-23 19:07:12
- 人民网: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2024-07-23 19:05:42
-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2024-07-23 19:03:55
- 推进节能降碳,深挖重点行业潜力 2024-07-19 17:04:31
- 提升中国重点行业及用能领域的节能降碳水平 2024-07-19 16:54:05
- 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收官战” 2024-07-19 16:51:04
- 中国整机商和他们的“零碳”棋局! 2022-09-11 13:01:17
- 如何更好发挥碳市场调节功能? 2022-09-11 12:53:52
- 全国首个零碳未来城发展规划获批 2022-09-11 12: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