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钢铁行业碳交易面临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的挑战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2:02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钢铁行业正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几个问题是:钢铁流程工艺怎么选择?为了降碳,产量是不是越低越好?行业什么时候纳入全国碳市场?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主办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4月23日举行,专家就此发表了观点。


钢铁行业占我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大户”。在双碳目标下,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业内的共识是要把绿色当作底色,把低碳当作竞争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论坛上指出,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李新创说:“第一是我们的流程结构以高碳为主,高转流程占90%。第二是中国钢材总量太大,我们过去几年都超过10亿吨,占全球比例超过一半。第三是我们企业数量众多,有炼铁炼钢企业400多家,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第四就是我们的钢铁生产流程碳排放的机理相对复杂。”


这四大问题中,又以转变流程结构最有挑战性。有测算显示,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生产1吨钢大概排放2吨二氧化碳,而通过废钢短流程炼钢,吨钢碳排放则下降到0.5-0.6吨,如果是以氢还原技术加电炉炼钢,则是近零排放。为此,工信部等三部门今年2月发布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将提升到15%以上。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把电炉钢占比再提高一些?对此,李新创分析:“短期内对电炉钢(占比)有更大期望是有一定困难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电价和废钢资源影响电炉钢发展。对于氢冶金和电炉炼钢要积极探索,加大科技力量。这是个科学问题,低碳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是简单盲目地做。”


减产也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国家发改委最近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不增。那么,压减多少合适?是不是越多越好?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钢铁行业减碳不能只从行业本身出发,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把握好多目标的平衡。


杨伟民说:“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要先减消费,再减产量,否则就会带来钢材价格的上涨,从而冲击众多的下游行业。当然如何降低钢铁的消耗或者消费,也要把握好多目标的平衡。比如说我国出口的产品当中,目前工业制成品占95%,其中机械类占44%,这些都会带动钢材的间接出口。减碳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不是限制发展本身。”


全国碳市场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钢铁行业什么时候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透露,生态环境部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但钢铁行业工序环节多,核算边界划定比较复杂,数据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多,需要整个行业和主管部门一起做好工作。


“我们希望钢铁行业在碳排放现状、潜力、企业数据基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评估,摸清摸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在各个重点工序环节的排放情况,为我们更好制定配额分配的方案和开展相关的数据管理奠定好的基础。”李高说。

关键字:   气候司李高 钢铁 碳交易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