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7月21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对外发布。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碳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制度安排,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发电行业入手,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现已纳入2257家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在压实企业碳减排责任、推动行业低成本减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我国今年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共同形成了多层级的完整制度体系;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基本形成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市场交易与监管等部分的体系架构,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绝大多数重点排放单位对自身减排潜力和成本进行了评估,主动采取低碳技术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等减排措施,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和电力碳排放强度都有大幅下降。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政策工具。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总台记者从大会了解到,全国碳市场各项建设工作将加快推进,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尽快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动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低成本温室气体减排功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国家能源局重要“绿证”通知! 2025-04-25 17:31:02
- 从 “黑金” 到 “绿电” :百亿重组背后的能源重塑 2025-04-23 17:54:51
- 绿证:低碳转型的核心工具 2025-04-20 17:15:11
- 全国首个城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在杭成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25-04-20 17:04:50
- 南方五省区一季度绿证绿电交易总量超越前两年之和 2025-04-20 16:53:27
- 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绿证绿电交易突破千亿千瓦时 2025-04-20 16:51:25
- 一季度绿证发放量激增 绿电奔涌全国 2025-04-20 16:42:19
- 去年底新疆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破亿 2025-04-12 18:41:21
- 全国绿证累计核发近50亿,绿证强制消费时代企业如何做 2025-04-12 18:39:47
- 辽宁:绿电沃土好“风光” 2025-04-12 18: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