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走进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建桥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建桥园区),一片片亮晶晶的光伏板熠熠生辉……2023年4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重庆市经信委发布重庆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建桥园区成为该市首批园区之一。
近年来,重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整体向“绿”。
两年来,在探索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中,该园区取得了哪些成效?在碳排放管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给质量改善等方面取得哪些可推广经验?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光伏发电“点亮”企业节能路
位于建桥园区C区海康威视科技园的厂房屋顶上,8000多块蓝色光伏面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蓝色光伏面板静静运转,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能量”。
作为一家智能物联领域的科技企业,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有较高的用电需求。该企业充分利用企业闲置的屋顶资源,在厂房屋顶上铺设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实现企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每年发电量可达约259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省标准煤932吨,减排二氧化碳2600吨,有力推动了企业节能环保。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安全可靠,基于此,园区全面铺开了分布式电源建设。”建桥园区运营管理方,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大力推动企业进行分布式光伏建设。截至目前,建桥园区内已有9家企业完成分布式光伏安装。
图为海康威视科技园厂房屋顶上的光伏面板。 钟戈 摄
能源利用高效 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减污降碳
以建设近零碳排放园区为契机,建桥园区组织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诊断,2024年完成园区内长征重工等51家企业设备更新、节能技改。
长征重工针对厂区内空压机进行智慧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并对公司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该企业成功开发出具备能源管理实时检测、能源和产品质量在线分析、能源平衡统计、能源预测、设备运行在线监控和生产工艺在线优化等业务功能的绿色增效云服务平台。一方面,平台可针对能耗、污染排放异常情况进行监控预警,在工厂层面实现能耗及污染排放的宏观管控;另一方面,该平台的分析决策工具,可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关键参数进行调整,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提升设备及整个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在建桥园区,类似长征重工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有很多。国际复合完成冷修技改,成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海康威视通过开展空调冷却塔改造、老旧灯具替换、生产调配优化、工艺改造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年节省电量超100万千瓦时……
“我们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针对园区内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深度调研,编制企业节能降碳‘一企一策’,从解决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等方面研究制定政策及鼓励措施,统筹推动企业相关项目落地建设。”城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基础设施环保 载体驱动提升“绿色竞争力”
如今的建桥园区,一座座森林“绿岛”拔地而起,一个个绿色公园先后出现。这里打造了约2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森林绿地,绿地率达42.5%,绿化覆盖率达45%。
建桥园区盘活闲置土地2.9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地块建设超充站22个,设置充电车位324个。通过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鼓励步行交通、试点汽车共享等措施打造园区低碳、节能的交通网络,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2024年园区绿色公交实现全覆盖。
此外,建桥园区推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产业,推广以节能环保、自然采光、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绿色建筑。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重庆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并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力争累计建成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园区34个。
“下一步,园区将围绕能源工业降碳、废物减碳建设等,加大宣传引导、督促指导用能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将园区取得的能源利用经验,园区企业节能减碳新技术等推广到更多工业园区。”城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完)
关键字: 近零碳排放园区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山东济宁:追新逐绿促转型 2025-04-08 19:05:52
- 加速向“双碳”领域拓展,生态环保产业已实现全链条覆盖 2025-04-08 19:02:18
- 建筑业的碳中和未来:零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2025-04-08 18:19:35
- 碳足迹:碳足迹可信数据赋能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可行性分析报告 2025-03-30 16:28:56
- 朴世龙: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5-03-11 13:39:19
- 广州设计之都召开“双碳”工作联席会议,推进“零碳街区”示范建设 2025-03-11 13:38:29
- 海南规划护航红树林 “碳”寻绿色发展新路径 2025-03-11 13:37:35
- 专家:建议以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领域为核心抓手 2025-03-11 13:36:35
- 全国首笔,个人碳资产归集“兑现”!2000吨个人碳资产变现8.7万元 2025-03-11 13:33:19
- 助力企业优化用能与零碳发展 2025-03-06 14: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