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浪潮中,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 “双碳” 目标的实现,将其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落实《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重要抓手,承载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差异化碳达峰路径的重大使命,通过地方的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气候治理提供借鉴。
一、国家碳达峰试点的来龙去脉
1. 政策背景:双碳征程中的战略部署
2021 年,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 “双碳” 目标,这一目标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为了将这一宏大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国家发改委于 2023 年 10 月发布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该方案计划分两批在全国范围内选取 100 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试点。这一举措并非偶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开展试点,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探索出个性化的碳达峰路径,为全国的碳达峰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 进展:有序推进,成效初显
首批试点于 2023 年 12 月正式公布,涵盖了 25 个城市和 10 个园区。这些先行试点积极行动,在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以深圳为例,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深圳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在能源领域,大力强化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光明燃机电厂一期、东部电厂二期等清洁电源项目,持续扩大天然气贸易规模,实现 80 家天然气贸易企业在前海集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累计约 83.7 万千瓦,与汕尾合作建设红海湾 2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方案研究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2025 年 3 月,第二批 27 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碳达峰试点,作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园区,天津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天津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以产业绿色转型为抓手,以低碳科技创新为支撑,探索出一条综合园区的低碳发展路径。此前,其已先后获得首批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等多项荣誉。这些试点在能源转型方面,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绿电应用;在产业升级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为形成可操作的碳达峰经验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试点申请条件与申报主体
1. 申报主体:明确范围,突出重点
城市
申报主体涵盖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以及直辖市下辖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师(市)。这一规定确保了试点城市能够覆盖不同行政层级和地域类型,充分考虑到我国城市发展的多样性。
园区
园区需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 年版),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或开发区,尤其是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集聚区将得到优先支持。高耗能产业集聚区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大,对其开展碳达峰试点,有助于推动这些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2. 核心条件: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领导重视
试点地区需建立完善的碳达峰工作领导机制,将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绿色转型的核心工作。只有领导层面高度重视,才能在政策制定、资源调配、项目推进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合力,确保碳达峰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础扎实
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已有显著成效是重要的入选条件。例如,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高,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一些地方建立了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能够准确监测和分析碳排放情况。这些扎实的基础为碳达峰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全合规
近 3 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生产安全事故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一要求旨在确保试点地区在追求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申报流程与责任部门
1. 申报部门:层层把关,协同推进
地方层面,由省级发改委组织推荐,这要求省级发改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本地区的申报主体进行全面评估。推荐后,需经省级政府审核,省级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把关,确保申报主体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和碳达峰工作要求,最终报送国家发改委。
2. 时间节点:把握机遇,关注动态
第二批试点申报已于 2025 年 1 月截止。对于后续批次,相关单位和地区需密切关注国家发改委的动态,及时获取申报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关键步骤: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编制方案
申报主体需按《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要求,明确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时间表。方案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碳达峰路径。
省级推荐
省级发改委联合科技、工信等部门审核,多部门协同合作,从不同专业角度对申报方案进行评估,择优上报。这种多部门参与的审核机制,能够确保推荐的试点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行性。
国家复核
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专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申报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经过公示后,最终确认试点名单,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四、试点建设任务与支持政策
1. 核心任务: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能源转型
试点地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地区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建设大型风电场;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方,则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同时,推广绿电直供,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零碳园区,通过整合能源资源,实现园区内的能源自给自足和碳排放归零。
产业升级
对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钢铁企业探索氢能炼钢技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化工企业推进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的应用,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或利用。此外,积极开展氢能、CCUS 等技术示范,为这些新兴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积累经验。
制度创新
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准确衡量企业和地区的碳排放情况,为碳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完善碳汇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同时,出台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2. 补贴与资金支持:多元投入,助力转型
中央资金
中央通过污染防治与节能降碳专项、超长期国债、财政贴息(最高 30% 补助)等方式,为试点地区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改造等重点领域。
地方配套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江苏省对近零碳园区给予最高 50 万元奖补,南通市对试点园区最高补助 100 万元。这些地方奖补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地方开展碳达峰试点的积极性。
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债券、REITs 基金等金融工具为试点地区的低碳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低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3. 其他价值:多维赋能,影响深远
区域竞争力
试点园区凭借其在低碳领域的先行优势,吸引了大量绿色产业投资。四川乐山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打造零碳园区,吸引了众多对能源成本和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入驻,提升了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经验推广
成功的试点模式可转化为地方法规或国家标准。内蒙古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将本地区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地方标准,为其他地区的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国际合作
我国的试点经验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 “中国方案”。中法联合气候声明中强调技术合作,我国在碳达峰试点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有望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
国家碳达峰试点作为 “双碳” 目标落地的关键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市场机制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的绿色转型。从首批和第二批试点的实施情况来看,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来,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试点布局将向中西部资源型地区倾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强化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分享我国的碳达峰经验。企业及园区应敏锐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提前布局低碳技术,争取政策红利,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描绘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字: 国家碳达峰试点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净零、碳中和、碳负……被所有碳术语搞糊涂了? 2025-04-25 17:44:09
- 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元 2025-04-24 19:26:45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 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2025-04-24 18:40:20
- 马斯克1亿美元XPRIZE碳清除获奖者公布! 2025-04-24 18:37:15
- 全国首个城市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落地杭州 2025-04-21 11:51:15
- “双碳”战略下的内蒙古产业之变 2025-04-21 11:49:41
-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山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025-04-21 11:45:43
- 南孚碳中和电池,为地球“绿”入美好 2025-04-21 11:43:13
- 上海: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工作 2025-04-21 11:42:06
- 苹果公布《环境进展报告》203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2025-04-21 1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