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财政部明年起降煤炭出口关税 对行业利好有限

作者:中企碳中和服务网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4-12-17 11:30:14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讯:

  传说已久的煤炭下调终有定论。《经济参考报》记者16日从财政部获悉,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适当调低煤炭产品出口关税税率。根据此前消息,包括动力煤和炼焦煤在内的各个煤炭品种出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10%下降至3%。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出口关税下调,可以看作是煤炭业脱困组合拳的又一项刺激政策。但是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生产成本不低,出口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而且我国煤炭出口量微不足道,出口关税下调对整个影响有限。 

  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煤炭需求量大幅提高。因此,在2004年中国出台煤炭出口配额制的相关政策,开始了对煤炭出口的控制。目前我国拥有煤炭出口资质的企业仅有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五矿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4家。

  与此同时,从2006年11月1日起,我国又对焦煤出口开始征收5%暂定关税;2008年8月20日始,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至10%;其它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税率10%,并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2009年,我国已经成了煤炭净进口国,当年进口量1.3亿吨,而出口量仅为2240万吨,这一数字在2013年进一步缩减到751万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煤及褐煤进口量为53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3万吨。

  2012年下半年以来,在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煤炭市场深度调整,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今年仍无显著好转,全国有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煤炭企业亏损面仍在70%以上。截至今年10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持续35个月在3亿吨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已召开多达数十次煤炭行业脱困会议,救市政策频出,且不断加码。10月8日,国务院委员会宣布调整煤炭进口关税,规定从10月15日起,取消多个煤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实施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 

  如今又对煤炭出口出招。“本次出口关税下调,归根结底还是政府为了帮助煤炭市场更好地脱困所出台的另一项刺激政策。”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目前国内成本没有优势的背景下,除部分优质资源出口或有提振,对于多数煤企来讲,还是影响有限。

  据中宇资讯估算,即使关税取消,我国的动力煤到韩国等东亚主要煤炭接收国,相比澳洲煤,仍有将近50元/吨的差距。加上近几年澳洲煤和印尼煤大量充斥在亚洲市场,美国在页岩气能源革命后,大量煤炭资源也开始向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输送,国际煤炭市场竞争同样激烈。

  “我国煤炭出口量较小,去年煤炭出口量不足1000万吨,即使取消关税,恢复至最高水平亦不足1亿吨,相对于3亿吨的社会高库存及接近3亿吨的进口煤,显得微不足道。且煤炭属不可再生资源,优质煤出口受限,因此靠出口挤占国际市场、改善国内煤炭供应过剩局面力度有限。”资讯动力煤分析师商丽丽表示。 





关键字:   2222财政部明年起降煤炭出口关税 对行业利好有限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图片新闻

  •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多家会员单位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第三方服务机构!
  •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康迈南京荣获“零碳工厂”认证
  •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关于举办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的通知(同期举办年度碳中和领域颁奖盛典)
  •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碳排放市场迎新政,绿电能否分杯羹
  •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如何解决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回应
  •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中信建投:碳排放核算方案发布,促进绿电环境价值兑现

在线评论

  •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字数在200字以内。

战略合作联系

  • 投稿邮箱:jnzlhz@126.com
  • 广告合作热线:13552701370
  • 微信公众账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多元化服务 | 招聘信息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