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重庆立足破解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打出了平台支撑、计划引领、国际合作、专利护航集一体的“组合拳”,形成垃圾焚烧、垃圾生物制气、建筑固废处置三大技术体系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经济社会效益初显。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建成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烧炉成套设备生产总装基地,核心设备――生活垃圾焚烧炉实现垃圾焚烧发电340度/吨,日处理能力6万吨以上,在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江苏等省市共119条垃圾焚烧发电生产线投入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4%,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同时,该设备外销到美国、德国、印度、越南等国家,焚烧炉核心部件返销到技术输出方德国马丁公司。在垃圾气化方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年产气28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28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2万立方米。在建筑垃圾处置方面,建成2座年处理能力达140万吨的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厂,进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达80%以上,年产高品质再生骨料60万吨、再生产品30万立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筑技术支撑平台。围绕产业需求,以“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战略,支持以龙头企业重钢集团牵头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国际垃圾焚烧知名企业美国卡万塔公司将中试研发基地放在该院,并滚动给予近三千万科研资金支持。此外,建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培育形成了一支近1000人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些平台在培养及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支撑产业技术升级。五年来,先后启动重大专项及重大攻关等项目近20项,累计支持资金近2000万元。同时,争取科技部“863”等项目经费达6000万元,带动市场主体及科研院所投入研发费用近3亿元。开发出机械炉排系统、焚烧炉液压机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等垃圾焚烧发电关键装备及垃圾分选、除油、制浆、厌氧反应、沼气压力水洗等生活垃圾生物制气成套设备,突破了建筑垃圾制标准砌块、路面砖、透水砖、水工护坡砖等生产技术。
三是提升科技开放合作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成重庆环卫集团、重庆三峰公司与德国的马丁公司、瑞典普拉克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重庆市龙头企业重庆三峰公司已与美国卡万塔公司联合成立了重庆三峰卡万塔公司,为重庆市垃圾综合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走出国门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开展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组织相关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定制服务,帮助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能力。五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余件;编制形成国家、行业标准16个,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国家标准3个,增强了重庆市企业的行业影响力。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2035年NDC目标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2025-04-24 19:01:20
- 习近平:中国将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025-04-24 18:55:25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 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2025-04-24 18:38:11
-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 2025-04-23 17:53:41
- 最高200%,美国碳关税要来了! 2025-04-23 17:49:22
- 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5-04-23 17:45:52
- 全球首个行业净零排放公约通过! 2025-04-21 16:05:17
- 巴基斯坦整了两个A6碳项目 2025-04-21 16:02:06
- 美版碳关税法草案卷土重来,税率最高200% 2025-04-21 16:02:23
- 深市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业绩飘红 研发领航“双碳”赛道 2025-04-21 14: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