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购买新能源车的北京车主终于可以不用摇号了。
10月25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国务院9月29日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本期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向所有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直接配置。
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在这次会上,李克强强调,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随后,深圳市深圳市小汽车指标调控管理中心率先在10月13日发布公告称,单位和个人申请2015年度待配置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的,符合申请条件并通过资格审查后,即直接发放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不再实施摇号。成为第一个响应国家号召,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的城市。而北京则成为第二个响应国家政策的城市。
上述公告的发布,意味着本期通过资格审核的17150个新能源汽车指标申请人将不用再摇号,直接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在8月北京举行的今年第四期小客车指标摇号中,传统汽车指标中签率已经低至0.52%,而新能源汽车指标多达8736人,中签率降至38%。彼时,业内曾预测,将于10月26日举行的北京市第五期小客车指标摇号中,新能源汽车的中签率将进一步下降至28%,而上述“不摇号”消息对于渴望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取消新能源车摇号,从政策层面上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更为通畅的“绿色通道”,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上最为积极的几大城市――北上广深,北京的政策相对来说更为严格。除了摇号之外,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享受牌照优惠和地方补贴。这在此前曾经被众多业内人士诟病,认为其和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和支持政策相悖,属于典型的地方保护,但即便如此,北京并未改变只支持纯电动的方向。
此次深圳和北京先后取消此前新能源“摇号”的政策,在业内看来,虽然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新能源的推广上更加积极主动,但也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是否会彻底取消新能源汽车摇号政策,还没有确定。有观点认为,不限购之外,要进一步提速新能源的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要破除地方保护。
第一电动网曾针对新能源地方保护的话题做了一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200余名业内人士中,有94%的人认为现在新能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上述反馈中,上海以69%的票选率被列为“新能源市场最开放的城市”,随后是深圳,获得15%的业内人士认可,仅有9%的投票认为北京最开放。
具体来看,各个示范城市地方保护的措施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地方对车型设立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政府要求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或销售公司,比如政府不公布补贴的实施细则或解释不清,比如备案等流程复杂成本高,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入围的车型必须配套当地的零部件等。
业内人士认为,放开不限购等政策相对容易,但要求打破地方保护、接受所有车型,恐怕会更难。因为涉及到入围地方补贴,补贴的金额都由地方财政支出,显然,地方政府更愿意补贴为本地作出经济贡献、解决就业的企业。因此,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打破新能源地方补贴,不如取消地方补贴,统一由中央财政进行支出,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提议只停留在提议层面,如何将李克强提出的“打破地方保护壁垒”执行到位,依然有待观察。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我国2035年NDC目标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2025-04-24 19:01:20
- 习近平:中国将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025-04-24 18:55:25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 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2025-04-24 18:38:11
-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 2025-04-23 17:53:41
- 最高200%,美国碳关税要来了! 2025-04-23 17:49:22
- 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5-04-23 17:45:52
- 全球首个行业净零排放公约通过! 2025-04-21 16:05:17
- 巴基斯坦整了两个A6碳项目 2025-04-21 16:02:06
- 美版碳关税法草案卷土重来,税率最高200% 2025-04-21 16:02:23
- 深市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业绩飘红 研发领航“双碳”赛道 2025-04-21 14: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