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厂家一般只保修10年,届时连本都没收回,剩下的15年找谁修?万一国家取消光伏扶贫的补贴,贫困户的收益如何保障?”与光伏扶贫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相比,一位扶贫干部的思考则显得非常理性。
政策红利和脱贫任务给光伏产业带来了千亿级的大市场,而配套资金落地、补贴稳定性等问题,需对光伏扶贫的风险实施进一步的评估。
致富之路
政策红利驱动千亿级大市场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指出,在2020年之前,在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光伏精准扶贫试点建设规模达1836兆瓦,年均收益22.6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13.72%;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包括8.8万户“失能”贫困户。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将达15吉瓦。而这就意味着,按照每千瓦投入8000元来计算,投资资金将高达1200亿元。面对千亿级投资市场,众多光伏企业蜂拥而至,意图分得一杯羹。在政策红利和脱贫任务的驱动之下,光伏扶贫项目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广,广东也不例外。
2015年年底,晶科能源子公司晶科光伏与肇庆达成合作协议,到2018年,肇庆将在全市五县共180个村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
据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公司主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正在广东全面铺开推广,主要针对的是贫困户。
“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技术成熟,风险小,稳定收益期长达25年,既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又能够扩大光伏市场,光伏扶贫项目是优势较强的扶贫项目。”广州某新能源公司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据了解,该公司投资额数十亿的光伏扶贫项目准备在粤北落地。
地方政府和扶贫驻村干部积极迎合,也是光伏扶贫项目迅速的落地重要原因之一。一扶贫驻村干部坦言:“光伏扶贫既能完成扶贫任务,又能够促进村民增收,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补贴,回本时间翻倍
巨额的补贴,是众多光伏企业争取扶贫项目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3月,《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修订稿)》颁布,提出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同时光伏扶贫项目在还贷期内享受银行全额贴息。今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发文鼓励财政补贴向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扶贫项目倾斜。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光伏扶贫项目没有太大的经济意义。”南方电网一专业人士称。罗定市翔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汉能集团授权经销商)总经理陈龙坦言:“现在光伏投入,回本时间大约在6-8年时间,那是在国家大力补贴的情况下,要是没有补贴的话,回本时间还要增加一倍。”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指出,无论动机如何,只要能够切实推进光伏扶贫项目,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这是一种双赢。不过,光伏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产品质量,让农民真正受惠。
“投入到光伏项目中的企业,主要靠政府补贴激励,而非市场行为,不是一个持续因素,就会在未来出现问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高级顾问李小云说。
“说好的三年收回成本,万一国家不补贴了,怎么办?”对于补贴政策的稳定性问题村民们更是担心。
“光伏扶贫补贴政策是相对稳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原材料的降低,补贴政策会有调整,甚至会取消,但项目投产后相应补贴政策不会变。”
不排除一些企业“空手套白狼”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的空地大多都是农业用地,不能进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更不能占用耕地;土地流转不畅,也会给项目开展带来阻力;贫困户的房屋、基础设施也较差,光伏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存在很大风险。由于很多贫困户地处偏远山区,各贫困户电站比较分散,电站的日常维护、管理也成为一个大问题。这需要光伏企业与地方政府、村集体以及村民进行充分协商。
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虽有较大额度的配套资金支持,能否按时落地并不确定。贷款虽有政府贴息,但偿还风险和收益稳定性问题,使不少金融机构并不看好光伏扶贫项目。电站建成后,如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将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经部署试点省份的能源监管机构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监管,重点监管工程质量、电站运行、电费结算和补贴发放等情况。
光伏扶贫项目要真正让贫困人群有收益,除了充分考虑光伏扶贫发电模式外,还需要对光伏资源准确评价、科学设计,监管项目后期运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地方政府在实施光伏扶贫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有一定的合理利润空间。
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光伏企业上演“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一些企业为了去库存、或降成本,往往会选择过剩,甚至劣质的电站组件等原材料,加上补贴,甚至可以实现零投入,而发电时效却很难保证,贫困户的收益也就成了大问题。”一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对此,该人士建议政府部门要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保障光伏扶贫实现预期效果。
关键字: 光伏扶贫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打开绿色金融空间 助力三大行业降碳 2025-04-24 19:28:00
- 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元 2025-04-24 19:23:59
- 曾刚:发展绿色金融,亟须解决碳核算难题 2025-04-24 19:20:38
- 绿色金融标准有利于合理界定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相关的活动 2025-04-23 17:47:20
- 充分发挥“中碳登”作用,助力加快发展碳金融 2025-04-20 17:20:06
- 打开绿色金融空间 助力三大行业降碳 2025-04-20 17:07:38
- 发展绿色金融,亟须解决碳核算难题 2025-04-16 18:36:44
- 央行等“双碳”意见! 2025-04-16 18:27:03
- 首创碳减排挂钩贷款 实施区域差异化支持 2025-04-16 17:50:16
- 深圳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 19条措施探索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 2025-04-16 17: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