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4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热情亦不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切入点是气候履约,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其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路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贺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应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及科技支撑的创新体系,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融合等一些颠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环境领域话题、安排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找准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曾刚:发展绿色金融,亟须解决碳核算难题 2025-04-25 17:38:07
- 王石二次创业|从“地产教父”到投身碳中和领域 2025-04-24 18:46:41
- 郑栅洁: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方案;CCER成交量达153.7万吨 2025-04-24 18:43:40
- 王金南院士:呼吁加快建立碳足迹国际标准体系 2025-04-24 18:33:49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实现“双碳”目标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2025-04-21 14:47:44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碳市场要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靓丽名片 2025-04-20 16:08:08
- 邢钢:立碳排放"数字账本" 全流程碳足迹管控已启动 2025-04-16 18:45:08
- 田庆军:新能源产业链价值再分配将推动储能新一轮高增长 2025-04-16 18:29:28
- 《环球人物》 | 院士王金南,为世界“设计”绿色 2025-04-16 18:02:01
- 唐叔贤院士:我国将引领氢能产业技术革新 2025-04-16 17: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