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全世界针对‘碳中和’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共识。反观各个国家内部,这样的国际共识是否获得了同样的共识?”在北京的一场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表示,“碳中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的同时,并未在各个国家内部达成共识,既缺乏政治上的共识,也缺乏技术上的共识。

全球正齐力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中国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决心。5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联合举办“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探讨相关议题。
齐晔认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宣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气候变化议题一度搁置,但在中国的宣示后,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目前为止,大约有40个至120个国家以不同方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全世界针对‘碳中和’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共识,对发生动摇的《巴黎协定》也起到巩固作用。”
但反观各个国家内部,这样的国际共识是否获得了同样的共识呢?齐晔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比如美国,拜登说在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在美国国内是不是得到共识呢?共和党和民主党针对‘碳中和’过去没有共识,现在没有共识,在能看到的未来也不可能达成共识。在欧盟、韩国、日本也是一样。总体来看,各国国内对‘碳中和’不存在共识,既缺乏政治上的共识,也缺乏技术上的共识。”
去年9月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金融、政府、媒体、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热词。齐晔认为,中国国内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去争取全社会对“碳中和”的共识。不同的领域对“碳中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例如“碳中和”在技术上应该如何操作,“碳中和”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全社会距离达成共识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通常拥有50年至70年的时间,而中国留给自己的时间是30年。齐晔表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将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必须做好风险管控,应该加强对“碳中和”的讨论,通过讨论和辩论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中企碳中和服务网:xxx(署名)”,除与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1355270137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碳中和服务网)”的图片或文字,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中企碳中和服务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www.tanzhonghe123.com
相关资讯
- 曾刚:发展绿色金融,亟须解决碳核算难题 2025-04-25 17:38:07
- 王石二次创业|从“地产教父”到投身碳中和领域 2025-04-24 18:46:41
- 郑栅洁: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方案;CCER成交量达153.7万吨 2025-04-24 18:43:40
- 王金南院士:呼吁加快建立碳足迹国际标准体系 2025-04-24 18:33:49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在实现“双碳”目标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2025-04-21 14:47:44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碳市场要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靓丽名片 2025-04-20 16:08:08
- 邢钢:立碳排放"数字账本" 全流程碳足迹管控已启动 2025-04-16 18:45:08
- 田庆军:新能源产业链价值再分配将推动储能新一轮高增长 2025-04-16 18:29:28
- 《环球人物》 | 院士王金南,为世界“设计”绿色 2025-04-16 18:02:01
- 唐叔贤院士:我国将引领氢能产业技术革新 2025-04-16 17:26:15